白衣油炸魚
??歷史悠久,巴蜀揚名蜚聲海外。選料生態(用白衣沿河自然小魚),配方獨特,百年經典,回味無窮, 2004年參加巴中市舉辦的“三特”比賽,獲得金獎;2014年6月參加巴中市舉行的名優小吃和創新小吃評選大賽獲得名優小吃獎。據傳,清吳氏翰林回鄉省親,吃魚無大,唯小幾許,親人急智,用香油、米面、稍許作料煎之而食,翰林觀其色、聞其香、品其味,大加贊賞,帶之入京,皇上喜之。
蓋蓋魚
??居住在大河邊的漁民,用竹子編制成一個個籠子,籠子里面蒙上一層紗布,紗布里面放置一些麥麩、螺絲、蚯蚓等魚餌,籠子外邊鑿一些小孔,待大河漲大水消退之際,將籠子放在河邊,此時,河里的小魚兒特別是“爬攤”之類的,最易通過籠子外邊的小孔進去籠子覓食,這樣進去就出不來了,這種竹籠子又叫“須籠”,捕捉到的魚兒就叫“蓋蓋魚”,有1—2寸長,或煎或炸,味道鮮美。
跳跳魚
??又稱“跳船魚”,白衣當地的漁民遇到天氣轉換,一般是陰晴天,河里的小魚兒在河面上跳上跳下的時候,將漁船靠置岸邊,一些魚兒就跳到漁船里去了,顧名思義就叫“跳船魚”。
搬箏魚
??白衣當地的漁民在漁船的頭部做一個支架,支架的一端罩上一張大魚網,遇到漲大水的時候,在大河的溪溝處將漁船停好,利用杠干的原理,把有漁網的一端放入河里,待上10—20分鐘撬起,這樣就能網上很多的魚兒。有諺語為證:箏搬過路魚,網打該死魚,勾釣好吃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