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白衣如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,雖歷經滄桑,卻依然健碩,她又如一部厚重的史冊,雖深奧難懂,卻又讓那些懷有思古之幽情者,手不釋卷的去尋古憑吊。
??白衣,川東北一顆璀璨的明珠,自秦漢以來,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積淀。其間滄海桑田,遺留不少宮殿寺觀,牌坊石闕,閣樓亭臺,雕梁畫棟,軒榭楹聯,公館府第,墳塋墓地,格調高雅,工藝精湛。
??白衣位于四川省平昌縣城南20公里處,始建于秦漢,古為柳州。因河邊有一巨柳,巨臂橫伸,綿亙數丈,行人不假舟楫,借此便可直達對岸,柳州因此而得名。白衣的得名,則因為明末清初開始供奉白衣觀音慈像,還因為一場自然災害,清光緒年間白衣遭火焚,千年古鎮毀于一炬,唯白衣觀音廟幸存,世人稱奇,故命名為“白衣”,俗稱“白衣庵”。
??自然的造化,巴河、通河交匯一起,浩浩蕩蕩從白衣穿鏡而過,水陸交通十分便利,南下可達荊楚,北上直抵中原,其勢控秦蜀之咽喉,歷代王者在此建郡設州置縣,成為歷代群雄屯兵之重地和民間通商口岸,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場洪水,使大量的烏木、漢磚重見天日;2013年4月又挖出明末清初的碗山古墓群,屬四川省首例;2014年5月古墓葬出土宋代早期黑釉瓷器、2017年3月發掘出漢墓群,實屬罕見,據考古專家鑒定,這些在白衣鄉間隨處可見的烏木,為柳樹深埋于地下,經過上千年的地下無氧碳化而成。大量漢磚出土,古墓群的發掘,無可置疑的成為白衣兩千多年繁榮與恢宏的見證。
??置身古鎮,穿行在幽靜、深邃的青石街巷,感悟她那幽幽的神韻,追尋她那遠逝的倩影,那飛檐翹角的徽派建筑,壯觀的節孝牌樓,氣勢恢宏的烽火墻,雕梁畫棟的殘垣斷柱無不在訴說著古鎮千年的滄桑與輝煌。
??自秦漢至今,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,白衣厚重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環境孕育了一代代英才,尤其清代的文風之盛,名噪巴蜀,蜚聲海內,清代吳氏,姓不透支,世不過三代,涌現出了翰林2人,進士4人,舉人8人、增生、監生、廩生、貢生等30多個,在朝為官者達四40多人。
??在這千里秦巴山中,沒有第二個地方可以復制出一個相似的白衣來,可以有相似的山、相似的水,但她建筑群落里所包容的文化,她世代獨具的風情,她走過的獨特歷程,是皇城與民間的融合,是南北文化交相輝映的結晶,是自然、人文孕育結成的包裹緊密的果實,是一朵開放在川東北大山里的奇異花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