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綸
??廖綸(1810—1889),字養泉,號橘叟,平昌縣江口鎮人。其祖父廖安國、父親廖元均為清時舉人。廖綸曾任金匱、無錫兩縣縣令,主辦正陽鹽務,繼任江蘇、海州州官。綸工書法,善詩文,其書法有顏柳風度,頗具功力,現江口鎮轄區內仍留存有石刻真跡《石峽頌》和“江陽十景”及“魁”、“壽”二字。
據《巴州志》記載,遺著《大中講義》(二卷)、《鞭心錄》(四卷)、《兩漢讀書論斷》(二卷)、《夢傳文鈔》(八卷)、《日記雜錄》(二卷)、《巴效篇》、《笑山姑存草》等。
吳德溥
??吳德溥(1817—1882),字眉生,吳銑次子,平昌白衣庵人。受業于大學士文端公倭仁,聞宋明理學,益自刻勵,盡滌少年豪氣,一以實踐為主。后邊境多有戰事,復博綜天文、物理、兵農之學,期于有用。
??德溥以同知分發貴州,至之日,籌辦鄉團,督制軍械,教民操練。時貴州上下游均屬盜區,德溥于境內設卡梭巡,質詢民苗,存記良莠,勸德不遺余力。每戰不亂,且有勇有謀,率先士卒,沖鋒陷陣,歷三十年而定,德溥實與之始終。
??德溥平定苗亂后,光緒帝召見,公俯首跪地,帝令其仰面,問及眼睛時,答曰:為矛利刃所傷,即飭上殿喧談,問及白衣景時,公順口占曰:“小閣樓臺照白衣,鳳凰展翅撲蒙溪,鯉魚坂子回頭望,步步登高上云梯。”言罷,當即賞黃馬褂,并賜博奪巴圖魯勇號,始補則舉應興應革者,一一規畫之,而條議朝政尤悉。在任六月病卒。光緒丁丑(1877)。川東大旱。德溥籌戶金,馳書里門,開辦平糶,全活甚眾,鄉人稱頌義舉,與其叔云嵋,并泐石記之。故其卒也,鄉人聞訃皆涕泣,每有痛失廈庇者。其后,云貴總督劉武慎公,上德溥功狀,上為之悼惜。時貴州方請為祠祀曾公,遂附祀焉。著《潛書》上,下篇行于世。《毛詩傳箋合義》、《春秋述傳》、《圃亭集》諸種若干卷。
胥光義
??胥光義(1916—2009),四川平昌人,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,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,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;曾任紅四方面軍保衛隊指導員,參加了川陜蘇區反“圍攻”和長征;1936年入紅軍大學學習,后任八路軍129師挺進支隊政委、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、師干部教育科科長,冀南軍區宣傳部部長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,南下干部支隊支隊長,第二野戰軍兵團后勤部部長;1950年后,歷任西南軍區支援司令部政委、軍區辦公廳主任、后勤部副部長,總后勤部參謀長,地質部副部長,國防科委副主任,總后勤部副部長;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。
朱兆林
??朱兆林,男,漢族,生于1907年11月17日,四川省平昌縣板廟鄉涼水村1社人。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。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土地革命戰爭時期,任紅31軍政治部宣傳隊分隊長。參加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反“六路圍攻”和紅四方面軍長征。
??抗日戰爭時期,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政治處宣傳隊分隊長,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,第20團政治委員。參加了響堂鋪伏擊戰和反“掃蕩”斗爭,解放戰爭時期,任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、部長,第2野戰軍13軍39師副政治委員,第2野戰軍供給部副政治委員。參加了上黨、淮海、渡江戰役。在上黨戰役桃川追擊戰中,榮立一等功。建國后,任西南軍區后勤部軍需部政治委員,西康軍區政治部副主任,空軍軍政治部主任,空軍軍事法院院長,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。1955年榮獲二級八一勛章、二級獨立自由勛章、一級解放勛章。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。1988年獲一級紅星勛章。
吳偉仁
??1953年10月生,四川巴中平昌縣人。中國宇航學會深空探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、中國數學會均勻學會副主任、國家科學技術獎國防科技評審組副組長、國防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副主任。近十多年來,先后在航天一院、航天總公司、航天210廠、國防科工委科技質量司等技術管理崗位上任主要領導。獲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、政府終身特殊津貼專家、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等榮譽。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。